最新抢劫司法解释(抢劫罪司法解释2018)
本篇目录: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抢劫罪的司法解释是什么
1、年 刑法 修订后,最高人民法院先后发布了《关于审理抢劫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抢劫解释》)和《关于审理抢劫、抢夺刑事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意见》(以下简称《两抢意见》),对抢劫案件的法律适用作出了规范,发挥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2、国家法律对 抢劫罪 的司法解释: 关于“入户 抢劫 ”的认定 根据《抢劫解释》第一条规定,认定“入户抢劫”时,应当注意以下三个问题:一是“户”的范围。“户”在这里是指住所,其特征表现为供他人家庭生活和与外界相对隔离两个方面,前者为功能特征,后者为场所特征。
3、最高人民法院于200.122发布的法释[2000]35号文件,专门针对抢劫案件的审理,其中第六条对刑法第二百六十七条第二款进行了详细阐述:规定中提到的携带凶器抢夺,指的是行为人在抢夺过程中,实际或者意图携带了国家法律明令禁止个人持有的物品,如枪支、爆炸物或管制刀具等。
4、抢劫10万元根据相关司法解释属于数额巨大,可能判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具体量刑多少年应当结合案情处理。
5、两抢意见,是指下面司法解释的简称。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抢劫、抢夺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 法发[2005]8号 颁布日期:20050608 实施日期:20050608 颁布单位:最高人民法院 抢劫、抢夺是多发性的侵犯财产犯罪。
简述抢劫罪司法认定注意的问题
1、对于“多次”的认定,应以行为人实施的每一次抢劫行为均已构成犯罪为前提,综合考虑犯罪故意的产生、犯罪行为实施的时间、地点等因素,客观分析、认定。
2、再次,需要注意的是,行为人必须持有故意之心态,且其核心目的在于非法占有公私财物。犯罪对象通常为普通财物,例如货币、物品等,但并不包含枪支、弹药、公文、证件、印章等具有特殊性质的物品。最后,行为人需年满16周岁并具备承担刑事责任的能力。此处所指的刑事责任能力,通常是指年满16周岁的正常成年人。
3、关于抢劫罪既遂与未遂的区分标准,是法学界和司法实践中争论的一个重要问题,概括起来主要有三种观点:(1)应以行为人的抢劫是否非法占有了公私财物为标准,已非法占有公私财物的为既遂,尚未非法占有公私财物的是未遂。(2)认为抢劫罪是以暴力、胁迫或其他方法为特征的侵犯财产权利,同时也侵犯人身权利的犯罪。
4、如果行为人只抢回自己被偷走、骗走或者赌博输的财物,不具有非法占有他人财物的目的,不构成抢劫罪。 抢劫罪的认定标准是怎样的 关于“入户抢劫”的认定 根据《抢劫解释》第一条规定,认定“入户抢劫”时,应当注意以下三个问题: 一是“户”的范围。
5、对于以摆脱的方式逃脱抓捕,暴力强度较小,未造成轻伤以上后果的,可不认定为“使用暴力”,不以抢劫罪论处。 入户或者在公共交通工具上盗窃、诈骗、抢夺后,为了窝藏赃物、抗拒抓捕或者毁灭罪证,在户内或者公共交通工具上当场使用暴力或者以暴力相威胁的,构成“入户抢劫”或者“在公共交通工具上抢劫”。
6、抢劫罪,是指行为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以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当场劫取公私财物的行为。司法实践中对于本罪的认定应注意下列问题:本罪刑事责任年龄为14周岁。只要已满14周岁并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均可构成本罪。行为人客观上实施了抢劫行为是构成本罪的关键。
抢劫罪量刑司法解释有哪些内容
抢劫罪量刑司法解释的内容有: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三条规定,抢劫罪,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对财物的所有人、保管人当场使用暴力、胁迫或其他方法,强行将公私财物抢走的行为。《刑法》第二百六十三条规定。
国家法律对 抢劫罪 的司法解释: 关于“入户 抢劫 ”的认定 根据《抢劫解释》第一条规定,认定“入户抢劫”时,应当注意以下三个问题:一是“户”的范围。“户”在这里是指住所,其特征表现为供他人家庭生活和与外界相对隔离两个方面,前者为功能特征,后者为场所特征。
为统一适用法律,根据刑法和司法解释的规定,结合近年来人民法院审理抢劫案件的经验,现对审理抢劫犯罪案件中较为突出的几个法律适用问题和刑事政策把握问题提出如下指导意见: 关于审理抢劫刑事案件的基本要求 坚持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
多次抢劫或者抢劫数额巨大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根据相关司法解释,抢劫罪中关于数额的标准一般是:500-2000元是数额较大;5千—2万元是数额巨大;3万--10万是数额特别巨大。
根据相关司法解释及量刑指导意见的规定,抢劫罪的量刑的更为具体的情况如下:抢劫一次的,可以在三年至六年有期徒刑幅度内确定量刑起点。
最高人民法院的抢夺罪司法解释具体规定了哪些凶器?
规定中提到的携带凶器抢夺,指的是行为人在抢夺过程中,实际或者意图携带了国家法律明令禁止个人持有的物品,如枪支、爆炸物或管制刀具等。这些器械被明确用于抢夺行为,或者是为了实现犯罪目的而随身携带。这种行为不仅违反了法律,也加重了抢夺罪的严重性。
第六条 刑法第二百六十七条第二款规定的“携带凶器抢夺”,是指行为人随身携带枪支、爆炸物、管制刀具等国家禁止个人携带的器械进行抢夺或 者为了实施犯罪而携带其他器械进行抢夺的行为。
《抢劫解释》第六条规定,“携带凶器抢夺”,是指行为人随身携带枪支、爆炸物、管制刀具等国家禁止个人携带的器械进行抢夺或者为了实施犯罪而携带其他器械进行抢夺的行为。
抢劫抢夺司法解释是什么
1、有关抢劫抢夺的司法解释是《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抢劫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刑法第二百六十七条第二款规定的“携带凶器抢夺”,是指行为人随身携带枪支、爆炸物、管制刀具等国家禁止个人携带的器械进行抢夺或者为了实施犯罪而携带其他器械进行抢夺的行为。
2、抢夺罪的唯一对象是公私财产,而抢劫罪则兼具对人身权利和财产权益的侵害。 抢劫罪需采用暴力、胁迫或其他手段,掠夺他人财物且法律对此无金额限制;反之,抢夺罪应在对方未察觉之际,公开从财物持有者手中夺取,但必须达到较大数额方可构罪。
3、规定中提到的携带凶器抢夺,指的是行为人在抢夺过程中,实际或者意图携带了国家法律明令禁止个人持有的物品,如枪支、爆炸物或管制刀具等。这些器械被明确用于抢夺行为,或者是为了实现犯罪目的而随身携带。这种行为不仅违反了法律,也加重了抢夺罪的严重性。
4、“犯盗窃、诈骗、抢夺罪”,主要是指行为人已经着手实施盗窃、诈骗、抢夺行为,一般不考察盗窃、诈骗、抢夺行为是否既遂。但是所涉财物数额明显低于“数额较大”的标准,又不具有《两抢意见》第五条所列五种情节之一的,不构成抢劫罪。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抢劫罪司法解释2018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的几点解答对大家有用,有任何问题和不懂的,欢迎各位老师在评论区讨论,给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