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铊太

坏账准备最新准则(坏账准备最新准则是什么)

铊太 2024-09-18 22:43:38 17
坏账准备最新准则(坏账准备最新准则是什么)摘要: 5、最新会计准则的坏账准备提取比例是多少?...

本篇目录:

企业新会计准则下坏账准备的计提方法是怎么样的?

1、借:应收帐款 贷:坏帐准备 同时,借:银行存款 贷:应收帐款 本科目年末贷方余额为已提取的坏帐准备。

2、坏账准备的计提方法有四种:即“余额百分比法”、“账龄分析法”、“销货百分比法”和“个别认定法”。余额百分比法 百分比是按应收账款、其他应收款、长期应收款的期末余额按一定比例计提坏账。

坏账准备最新准则(坏账准备最新准则是什么)

3、坏账准备计提方法有“余额百分比法”、“账龄分析法”、“销货百分比法”和“个别认定法”四种。余额百分比法 余额百分比法是按照期末应收账款余额的一定百分比估计坏账损失的方法。

4、现行准则规定采用备抵法计提坏账准备,方法有余额百分比法、账龄分析法、销货百分比法。其实,也允许采用个别认定法。

5、会计准则计提坏账准备的方法包括:余额百分比法、销货百分比法、账龄分析法、个别认定法。(一)余额百分比法,是按照期末应收账款余额的一定百分比估计坏账损失的方法。

6、坏账准备提取方法一经确定,不得随意变更。如需变更,仍然应按上述程序,经批准后报送有关各方备案,并在会计报表附注中予以说明。

坏账准备最新准则(坏账准备最新准则是什么)

按新会计准则对应收账款提坏账准备应如何核算?

1、本期应计提的坏账准备大于其账面余额的,应按其差额计提;应计提的金额小于其账面余额的差额做相反的会计分录。

2、计提坏账准备是通过“坏账准备”账户进行核算的,企业在年度终了时,应对应收账款进行全面检查,预计各项应收款项发生减值的,应当计提坏账准备。

3、计提坏账准备金是通过“坏账准备”账户进行核算的,企业在年度终了时,应对应收账款进行全面检查,预计各项应收款项发生减值的,应当计提坏账准备。

4、在余额百分比法下,企业应在每个会计期末根据本期末应收账款的余额和相应的坏账率估计出期末坏账准备账户应有的余额,它与调整前坏账准备账户已有的余额的差额,就是当期应提的坏账准备金额。

坏账准备最新准则(坏账准备最新准则是什么)

新准则下,坏账准备的计提方法有哪些?

根据《企业会计制度》规定:企业坏账损失的核算应采用备抵法,计提坏账准备的方法由企业自行确定,可以按余额百分比法、账龄分析法、赊销金额百分比法等计提坏账准备,也可以按客户分别确定应计提的坏账准备。

坏账准备计提方法有“余额百分比法”、“账龄分析法”、“销货百分比法”和“个别认定法”四种。余额百分比法 余额百分比法是按照期末应收账款余额的一定百分比估计坏账损失的方法。

现行准则规定采用备抵法计提坏账准备,方法有余额百分比法、账龄分析法、销货百分比法。其实,也允许采用个别认定法。

会计准则计提坏账准备的方法包括:余额百分比法、销货百分比法、账龄分析法、个别认定法。(一)余额百分比法,是按照期末应收账款余额的一定百分比估计坏账损失的方法。

坏账准备的计提方法有四种:即“余额百分比法”、“账龄分析法”、“销货百分比法”和“个别认定法”。余额百分比法 百分比是按应收账款、其他应收款、长期应收款的期末余额按一定比例计提坏账。

计提坏账准备的方法如下:坏账准备属于资产备抵科目,建立资产备抵账户。企业对坏账损失的核算,采用备抵法。

新会计准则下坏账准备的计提范围

坏账准备的计提方法有4种,即余额百分比法、账龄分析法、销货百分比法和个别认定法。

《企业会计制度》规定,坏账准备的计提依据为年末应收账款与其他应收款余额之和,如有逾期预付账款和应收票据,应先转入应收账款再提取坏账准备。

与关联方发生的应收款项。其他已逾期,但无确凿证据证明不能收回的应收款项。企业持有的未到期应收票据,如有确凿证据证明不能收回或收回的可能性不大时,应将其账面余额转入应收账款,并计提相应的坏账准备。

最新会计准则的坏账准备提取比例是多少?

坏账准备计提比例是公司会计政策制定的,一般根据公司实际情况,按账龄分析制定,如一年以内5%,一到二年20%,二到三年50%,三年以上100%等。

税法规定,经批准可提取坏账准备金的纳税人,除另有规定者外,坏账准备金提取比例一律不得超过年末应收账款余额的5‰。

坏账准备计提比例是根据公司会计政策制定的,一般应按照公司实际情况,按账龄分析制定计提比例,坏账准备计提比例一般采用余额百分比法计提,如1年以计提内5%,1到2年计提20%,2到3年计提50%,3年以上计提100%等。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坏账准备最新准则是什么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的几点解答对大家有用,有任何问题和不懂的,欢迎各位老师在评论区讨论,给我留言。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阅读
分享